
张玉贵,47岁,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他如今腰部、颈部仍装有钛合金支架,靠着超人的毅力战斗在教学与科研的最前沿。行走坐立困难,经??恐雇匆┲雇?,靠安眠药睡眠,刻苦钻研取得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师生们都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被誉为“创造奇迹的人”。曾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和焦作市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2011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贵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为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被称为“创造了奇迹的人”;他用一根竹竿躺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把最美丽的青春燃烧在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最前沿。他爱生活、爱科研、爱教学……以这些浓浓的爱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
硬是绑着竹竿躺直了佝偻的身躯
1993年,正当张玉贵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时,却突然患上了一种怪?。呵恐毙约怪?。这种病的突出症状是,一个好端端、曾经健壮如牛的汉子,短时间内会变得全身僵直,疼痛难耐,严重时只能一个姿势躺在床上,动弹一下就会撕心裂肺地疼。
为了治好病,张玉贵辗转大江南北,到处求医。如今,他行走坐立仍很困难,工作靠止痛药,休息靠安眠药,身上装有钛合金支架,同事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然而,病魔没能使张玉贵放弃对事业的挚爱与追求。1998年,他跨专业考入了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读博都是3年,可张玉贵竟读了8年,因为其间大部分是在病床上,他一边吃药,一边学习和研究。
2000年,由于病情加重,张玉贵病倒在床。然而,他用一根一寸多宽、二尺来长的竹竿竖着绑在腰上,一直睡了半年,靠着顽强的毅力,硬是躺直了佝偻的身躯。
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作为一名教师,张玉贵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常说:“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
在他那间约有16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除了摆放他的办公桌外,还放着3台电脑。这是他的研究生们的工作台?!霸谖艺饫镅埃确奖懔搜悄芩媸碧嵛?,我的笔掉地上也不用我自己像深海探油那样难够了?!闭庞窆笥哪厮?。
在教学岗位上,张玉贵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有时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坚持不住了就把身子靠着讲台继续上课。学生们搬来椅子让他坐着讲,他笑笑说:“教师应该永远站在讲台上?!毖钦庋扪锼骸澳驹诮蔡ㄉ?,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他把事业当成了生命,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庇胝庞窆笠煌ぷ髁?span lang="EN-US">8年的同事、著名瓦斯地质专家张子敏说,“他乐观、有责任心,对每件事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span>
学术之旅承受着无法想象的艰辛
“科研要有牺牲精神”,这是张玉贵常说的一句话。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辛勤的倾情奉献换来累累科研成果,张玉贵共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8部,申请专利3项。2006年,他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开创了以化学方法研究瓦斯问题的先河,改写了瓦斯研究的历史。2008年,他申请的“863计划”课题——“煤层气低渗富集区地面开发关键技术”也获准立项,研究总经费达597万元。此外,他还入选河南省“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玉贵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世界,为自己佝偻的身躯注入了钢铁的分子。